9個月起訴340次!南孚對“李鬼”下“狠手”!
近日,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一起侵害商標權糾紛,原告為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下稱南孚公司)——中國電池行業的龍頭企業、福建省重點企業。
今年5月,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曾審理過一起類似案件:商戶陳某在其經營的某電商平臺店鋪內,銷售假冒“南孚”品牌的電池。法院最終判決,陳某向南孚公司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開支共計5.8萬元。
近年來,南孚公司一直深受商標侵權困擾,不僅嚴重壓縮了南孚品牌電池的市場份額,也對企業歷經數十年積累的品牌信譽帶來了沖擊。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南孚公司不得不頻繁提起侵害商標權訴訟。
據天眼查法律訴訟信息顯示,截至9月29日,涉及南孚公司的開庭公告已有335則,且案由多為“侵害商標權糾紛”,最晚開庭日期已排到今年的11月份。
公開資料顯示,南孚公司成立于1988年,1991年注冊了“南孚”商標。經過多年的使用和推廣,“南孚”商標、南孚品牌電池以及南孚公司在業內都具有了比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
隨著南孚電池的品牌知名度持續攀升,各類讓人頭疼的“麻煩事”也紛紛找上門來。
根據公開信息,2023年7月1日,深圳市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申請注冊“新南孚”商標,指定使用于第9類“耳機; 遙控裝置; 集成電路模塊; 報警器; 太陽能電池; 可充電電池”等商品上。2024年1月6日,“新南孚”商標初審公告。
南孚公司在初審公告期內提出異議申請,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因被異議商標摹仿異議人具有一定知名度且曾被認定馳名商標的“南孚”商標,易誤導公眾并損害異議人利益,最終決定不予注冊。
9個月內發起超300次訴訟,南孚公司高頻維權動作,暴露的不只是單一企業的商標保護訴求,更折射出企業在品牌商標維權中的普遍困境。
我們建議企業經營者應具有商標保護全局意識,盡可能覆蓋核心業務類別及上下游關聯類別,同時如果企業有多元化發展規劃,還可以考慮全類注冊(覆蓋45個類別),徹底杜絕他人在其他類別搶注。
此外,各位經營者還應樹立商標戰略意識,通過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部門或是委托具備資質的專業代理機構,對自身商標進行動態監測,提前規避商標權益受損的隱患。如遇侵權糾紛,企業應積極應對,借助內部知識產權團隊的力量或是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盡早化解糾紛,將品牌損失降至最低。